期刊简介

  《心理与健康》杂志具有知识性,服务性和实用性的期刊。内容涉及心理卫生、身心保健、心病防治、人际交往等知识。心理与健康》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办以来积极致力于增进信息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心理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出版部门: 《心理与健康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706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387/R

邮发代号: 82-582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64.00

杂志荣誉 中国知网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理与健康杂志
  • 杂志名称:心理与健康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5-7064
  • 国内刊号:11-3387/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中国知网期刊收录:
心理与健康杂志2016年第5期文章
  • “赶客”的经营智慧

    小丽是我的闺密,她在时装街上经营着一家女装店,生意做得很不错.小丽为人矜持而且不擅言谈,我起初对小丽经商很不看好,但没想到短短五六年时间,她不仅把店铺规模扩大了一倍,还置了房买了车,俨然一副成功女性的派头.......

    作者:李克红 刊期: 2016- 05

  • 还有一样没学会

    17岁那年,我到省城去打工,在一个安装加工点落了脚.靠着我的吃苦努力和勤奋好学,两年后,无论是技术加工还是联系客户,我都轻车熟路,也成了这里的主力.值得骄傲的是,我还革新了一项技术,老板对我刮目相看.......

    作者:程刚 刊期: 2016- 05

  • “专注”的力量

    职场上的每个人,没有谁不盼望成功.我在一家报社做摄影记者多年了,总觉得应该抓住机会多做些什么,于是,不仅忙摄影,还写文章,搞文艺创作.可是,忙得疲惫不堪的结果呢?不但文章作品鲜有发表,而且摄影主业也没有建树,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

    作者:吴敏 刊期: 2016- 05

  • 心怀春天的梦想

    那年,我正在生活的低谷里徘徊,接着,工作中又出现问题,接连的打击让我一夜之间变成霜打的茄子,常常一整天说不了几句话.一向挚爱工作的我在单位也变得拖拖拉拉,面对领导的指责,我无动于衷,甚至冷眼相对,大有破罐子破摔之势.......

    作者:化君 刊期: 2016- 05

  • 别把目标放得太遥远

    年少时我便有个梦想,希望长大后能去大城市生活,这也是鞭策我考取师范院校的动力.遗憾的是,我的梦想随着一场不公平的毕业分配而破灭,那时的我刚满二十岁.当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留城名额被一个成绩远不及我的女生公然夺走的时候,我欲哭无泪,只得无奈地返回农村老家任教.......

    作者:孟祥菊 刊期: 2016- 05

  • 失眠了,顺其自然好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睡眠障碍是众多心身疾病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而且失眠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亦可引起相关情绪障碍,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失眠病人:他们起初仅仅是入睡困难,或者入睡后梦多,或者醒得比较早一些,可是只要连续几晚睡不着,他们就担心害怕,认为失眠会影响健康.......

    作者:陈福新 刊期: 2016- 05

  • 我家的“减肥警察”

    人到中年后,我身材发福走样得厉害,啤酒肚也长起来了.老婆说肥胖乃百病之源,可能引发很多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很多肥胖者都是自我约束力不够才导致肥胖的,她要当家里的“减肥警察”,督促我好好减肥.......

    作者:何礼仁 刊期: 2016- 05

  • 有些胃病与焦虑有关

    远房表姐来省城,说是想治治多年的老胃病.表姐才35岁,说自己得了胃食管反流,连续治了四五年了都没什么效果,因为这个病,她的工作时常受到影响,这才下决心来省城大医院.刚一坐下,她就央求我无论如何要帮她这个忙.......

    作者:袁跃红 刊期: 2016- 05

  • “为什么我有两个爸爸?”

    1.小A是一名六年级的男生,13岁.他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中下水平.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小A与姐姐相差6岁,平时少有沟通,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比较僵,相对而言,小A与父亲的关系较好.......

    作者:张韶民 刊期: 2016- 05

  • 心理救援者:蓄满自己的那杯“水”

    生活中,人们都不愿意听到或看到危机事件及其相关报道,尤其是心理救援人员.因为在工作中一次次地被当事人的情绪浸泡过,深刻感知到他们强烈而复杂的痛苦体验,为他们的痛而痛.而心理救援人员就是要在这样的情绪背景下工作,一方面要感同身受当事人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还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不能被受助者的悲伤情绪淹没,而是站在职业的角度去陪伴、引导和帮助受助者去经历、体验、完成悲伤,之后走出痛苦,这是心理救援工作者的......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