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心理与健康》杂志具有知识性,服务性和实用性的期刊。内容涉及心理卫生、身心保健、心病防治、人际交往等知识。心理与健康》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办以来积极致力于增进信息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心理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出版部门: 《心理与健康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706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387/R
邮发代号: 82-582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64.00
杂志荣誉 中国知网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心理与健康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5-7064
- 国内刊号:11-3387/R
- 出版周期:
-
“剪报”也可与时俱进
不少人都有剪报的习惯,我也染此“雅疾”,几十年来,剪贴了无数留有油墨香味的集锦本.一本复一本,一册连一册,分门别类,集聚信息,不仅为自己写作养生提供了方便,而且由于主题集中,原来分散的内容一旦合于一处,信息互相补充碰撞,也意外地让人产生了新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将理解引向了深入.......
作者:韩学政 刊期: 2017- 04
-
我和我的爸爸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2017年的大年初一.早上吃饭后,爸爸依旧出门了,二十几年一如既往,从没有变化.昨天晚上是除夕夜,爸爸说他今天晚上其实也是要出去的.尽管他后选择了陪家人度过除夕夜,我知道他还是想出去.在爸爸走后,我回到自己的房间,眼泪不停地往下流,是伤心吗?是难过吗?......
作者:张瑞 刊期: 2017- 04
-
青春经不起“复读”
上高中那年,还有200多天就要高考了,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我的成绩不错,全年级排前几十名,只要稍微努下力,就能够上一所好的大学.不过,我不想努力,我希望复读一年,好好享受高中的时光.......
作者:张松 刊期: 2017- 04
-
躺着瞎想,不如站起来行动
中考结束后,我和几位同学计划去南郊登山,并准备在山里住一晚,搞个野外生存.那一天,我们几个人一起在我家研究方案,虽然要登的山就在郊外,可说实在的,我们从来没有爬过这座山,对它完全陌生,也没有野外生存的经验.......
作者:程刚 刊期: 2017- 04
-
落榜那一年
十八岁的我走出高考考场,自信地扔下手中的笔,11年的寒窗苦读,总算熬到了出头之日,何不潇洒玩一回呢!那一年的暑假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日子.刚开始的十多天,轻松感掩盖着等待的焦虑,因此并未察觉时间的流逝.然而,随着揭榜之日的逼近,内心的担忧与不安与日俱增.......
作者:徐高荷 刊期: 2017- 04
-
崔永华:自闭症,你必须知道的事儿
从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科医生LeoKanner早报道“孤独症”开始,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种特殊的病,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在被发现后的几十年中,人类一直找不到导致疾病的病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得病的孩子仿佛都经过上帝的遴选一样,一个个都异常的纯洁、漂亮.......
作者: 刊期: 2017- 04
-
校园霸凌之后,谁来关注受伤的心灵?
去年,北京某重点小学发生校园霸凌事件,引发了家长和学者们的大量关注与思考.校园霸凌在中国不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时有发生,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会“偶尔被欺负“,有6.1%的受访者表示在校“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作者:夏翠翠 刊期: 2017- 04
-
与“黑狗”同行——从阴霾走向阳光
3个月前……欧阳无缘无故地感到不开心,有时会莫名的心烦,不想说话,也不愿意出门,每天的工作都是硬着头皮去做.同时,她几乎每天都会在半夜醒,醒后又无法入睡,连续多日睡眠欠佳让她感到很困扰,也很无助,有时心情糟糕到极点,会出现一闪而过的轻生想法.......
作者:胡昌清;王巍巍;陈旭;肖乐;丰雷;周晶晶;王刚 刊期: 2017- 04
-
这样做,敲开孩子紧闭的心门
主动向孩子表达你的关心如果孩子总是想要回避家里的人,可能我们的第一反应是采取同样的回避态度,并告诉自己:“我有自知之明,不会去自讨没趣”;或是“如果她这么不愿理睬我,那么我也犯不着赶着去讨好她”;又或是“如果他不先跟我说话,那我也决不先开口”,等等.......
作者: 刊期: 2017- 04
-
3招,淡化孩子的“攀比心”
1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平时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小朋友比你乖,那个同学比你学习好”等,孩子慢慢地就会拿自己跟别人比,“幼儿园里的某某小朋友有奥特曼,我也要买”.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若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时经常采用与别人孩子进行比较的方式,就容易促使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
作者:牛锐;刘泉民 刊期: 201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