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心理与健康》杂志具有知识性,服务性和实用性的期刊。内容涉及心理卫生、身心保健、心病防治、人际交往等知识。心理与健康》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办以来积极致力于增进信息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心理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出版部门: 《心理与健康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706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387/R

邮发代号: 82-582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364.00

杂志荣誉 中国知网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理与健康杂志
  • 杂志名称:心理与健康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5-7064
  • 国内刊号:11-3387/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中国知网期刊收录:
心理与健康杂志2011年第9期文章
  • 你还有其他路可走

    许多有自杀企图的人,往往是对现实生活感到绝望或无助,认为自杀是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倘若他们认识到自己并非死路一条,还有希望,并非孤立无援,还有人愿意提供帮助,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杀的风险.“柳暗花明又一村”,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俄国诗人普希金曾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作者:季建林 刊期: 2011- 09

  • 往事真的已成云烟?

    自杀者在做出对身体伤害比较严重的自伤、自杀行为之后,往往首先主动或被动地就诊于医院的急诊室.只要生命脱离了危险,就会回到家,继续过着和原先一样的平常的生活.当笔者去急诊室接触那些因自伤、自杀未遂就诊的人或他们的亲友,希望评估他们的心理状况、提供相应的帮助时,常常遭遇到相当一部分人的拒绝.当事人或亲友拒绝的理由很相似:“没有什么可谈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愿意再提伤心事,以后也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了.......

    作者:李献云 刊期: 2011- 09

  • 导致自杀的那些事儿

    在我国,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的自杀死亡者中只有63%的人患有各种精神疾病,而不像西方那样有90%左右.“中国式自杀”的特点无法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解释.换言之,西方的自杀更多地属于医学问题,而在中国,大量不是因为精神疾病自杀的行为使自杀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作者:陈进 刊期: 2011- 09

  • 谈谈自杀的预防

    关于自杀的常见误区和当事人谈论自杀行为会诱导他自杀人们普遍认为,和想自杀的人谈论自杀,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使原本不想自杀的人产生死亡的念头,而只要避而不谈,自杀便不会发生.殊不知,这一观点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已.事实上,了解当事人是否存在自杀的想法,是否计划、采取何种方式自杀是自杀预防过程中为核心的信息,也是自杀预防成功的关键.同时,通过谈话还能使当事人感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获得有意......

    作者:胡宓;肖水源 刊期: 2011- 09

  • 妙意有在终无言

    就像在跳舞,音乐多情舒缓,身姿交相缠绕,脚步逡巡来去,却又明眸无语,十分缠绵.三毛说,既然没有了过去,现在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三毛是真性情.我以为,情与理并不矛盾,情是理的漫散,理是情的升华.很多时候我们说一个人“理性”,他到底还是本着情.情如春草,天然生发,但情之绵延,却需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皆备.所以,对于一份感情,有人说经营,有人道珍惜,那便是用了理性,是情之极致了.......

    作者:崔玉 刊期: 2011- 09

  • 恋字

    恋字,贪恋那种美丽,或者是魅力.对于字,一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或者这就叫情结吧.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写字.有足够的闲情,足够的时间,或是铅笔或是钢笔或是毛笔,那种笔尖与纸接触,摩擦,或轻或重,留下印迹,特有的质感,特有的纹理,想着这字不管美丑,总之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谁也学不来,谁也拿不走,每个人的字体真的已经融到骨子里了吧.就是这么特别,就是这么“专属”.......

    作者:赵静 刊期: 2011- 09

  • 画扇窗户给自己

    国画大师黄永玉曾带着他的画住在一间狭窄陈旧的小房子里.房子破旧、阴暗、蛛网密接,四壁连一扇窗户都没有,沉闷与压抑可想而知,但乐观的大师没有嫌弃这间小屋,他拿出一张洁白的纸贴在墙上,然后信手在上边画了一扇窗户,小屋顿时生机盎然.......

    作者:张雨 刊期: 2011- 09

  • 渐然消失的驿站

    人一批又一批,远离脚下静谧温暖广阔的土地,不断地走向喧嚣冰冷狭窄的水泥巢穴.成群结队不辞辛劳,有时竟然要用尽心机、饱受折磨与屈辱.看,那一群群的人,或缓或急地流向以钢筋为骨混凝土为肉的笼子,且自诩着他们正走向“文明”.看那滚滚的人流,他们表面上和睦相处,互相描述着他们幻想中的世界,借此激励着自己苍白的内心;暗地里彼此憎恶、格斗、伤残.......

    作者:王秀爽 刊期: 2011- 09

  • 领悟

    放飞的风筝还没有收回,我们的梦就醒了.只好在纷杂的尘世间,继续追寻那份不回转的纯真.叶子无意间坠落,当我们不经意地去顾忌花朵的飘零时,冬日犹在,春天怎还会遥远?不管世人有没有过对时空的承诺,不管青春如雨如风,能否轻拂出星空中那抹夜的清辉?我们承载老一辈的沉重,背负下一代的冷落.从喃喃私语中悄身躲藏,拾起古老的利斧,触摸陈旧的门槛,在跨越命运之门的时候,是留下古老还是陈旧,是仍让不知不觉的时光剥夺这......

    作者:杨鹏杰 刊期: 2011- 09

  • 让孩子敢于表达

    许多家长总是无奈地说:“我为我家的孩子郁闷不开朗,为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而感到为难.”一经了解,才发现真正的原因在家长自身.在这些父母当中,有不少在孩子讲话时,常常会不耐烦地责怪孩子说:“你想说什么?给我痛快点儿.”这些父母虽然是要求孩子说话清楚些,但往往这种想法却起到相反的效果.性格不开朗的孩子说话不清楚,尤其是与别人接触时更为紧张.......

    作者:朱文娟 刊期: 2011- 09